失常爐況的概念
由于某些原因造成的爐況波動,調節不及時,不準確和不到位,造成爐況失常,甚至導致事故發生。采用一般常規調節方法,很難使爐況恢復,須采用一些特殊手段,才能逐漸恢復正常生產。
爐況失常的原因
基本操作制度不相適應。
原燃料的物理化學性質發生大的波動。
分析與判斷的失誤,導致調整方向的錯誤。
事故設備與有關環節的誤操作兩方面。
1、失常爐況的種類
低料線、懸料、爐墻結厚、爐缸堆積、爐冷、爐缸凍結、高爐結瘤等等。
低料線
高爐用料不能及時加入到爐內,致使高爐實際料線比正常料線低0.5m或更低。
低料線的原因
上料設備及爐頂裝料設備發生故障。
原燃料無法正常供應。
崩料、作料后的深料線。
低料線的危害
破壞爐料的分布:惡化爐料的透氣性,導致爐況不順。
爐料分布被破壞,引起煤氣流分布失常,煤氣的熱能和化學能利用差異,導致爐涼。
低料線過深,礦石得不到正常預熱,會降低焦炭負荷,焦比升高。
爐缸熱量收到影響,生爐冷,風口灌渣等現象,嚴重會造成爐缸凍結。
爐頂溫度升高,超過正常規定,燒壞爐頂設備。
損壞高爐爐襯,劇烈的氣流波動會引起爐墻結厚,甚至結瘤發生。
低料線時,必然采取趕料線措施,使供料系統負擔加重,操作緊張。
低料線的處理
由于上料設備系統故障不能拉料,引起頂溫高,開爐頂噴水或爐頂蒸汽控制頂溫,必要時減風。
不能上料時間較長,需果斷停風。
由于冶煉原因造成低料線時,酌情減風,防治爐涼和爐況不順。
當裝礦石系統或焦炭系統發生故障時,為減少低料線,在處理故障的同時,可靈活先上焦炭或礦石,不宜太多。
低料期間加的爐料到達軟熔帶位置,要注意爐溫的穩定和爐況的順行。
當低料線不可避免,要果斷減風,減風的幅度要取得盡量降低低料線的效果,必要甚至停風。
懸料
爐料停止下降,延續超過正常裝入兩批料的時間,即為懸料,經過3次以上坐料未下,稱頑固懸料。
懸料的原因
懸料主要原因是爐料透氣性與煤氣流運行不相適應。
懸料的種類
按部位分為上部懸料、下部懸料,按形成原因分為爐涼、爐熱、原燃料粉末多、煤氣流失常等引起的懸料。
懸料的主要征兆
懸料初期風壓緩慢上升,風量逐漸減少,探尺活動緩慢。
發生懸料時爐料停滯不動。
風壓急劇升高,風量隨之自動減少。
頂壓降低,爐頂溫度上升且波動范圍縮小甚至相重疊。
上部懸料時上部壓差過高,下部懸料時下部壓差過高。
懸料的預防
低料線、凈焦下到成渣區域,可適當減風或撤風溫不能加風或提高風溫。
原燃料質量惡化,應適當降低冶煉強度,禁止采取強化措施。
渣鐵出不凈,不允許加風。
懸料處理
出現上部懸料征兆,可立即用改常壓,出現下部懸料征兆,應立即減風處理。
爐熱有懸料征兆,立即停氧、停煤或適當撤風溫,及時控制風壓,爐涼有懸料征兆適當減風。
探尺不動同時壓差增大,透氣性下降,立即停止噴吹,改常壓放風坐料,坐料后恢復風壓要低于原料壓力。
連續懸料時,縮小料批,適當發展邊沿及中心,集中加凈焦或堅強焦炭負荷。
坐料后探尺仍不動,應把料加到正常料線后不久進行二次坐料。二次坐料應進行徹底放風。
懸料坐不下來可進行休風坐料。
每次坐料后,應按熱風壓力進行操作,恢復風量應謹慎。
懸料可臨時撤風溫處理,降風溫幅度可大些,坐料后料動,先恢復風量、后恢復風溫。
冷懸料難處理,每次坐料后都應注意順行和爐溫,預防懸料和爐溫反復。嚴重冷懸料,避免連續坐料,只有等凈焦下達后方能好轉,此時應及時改為全焦操作。
連續懸料不好恢復,可停風臨時堵風口。
連續懸料坐料,爐溫要控制高一些。
作料前觀察鳳九,防治灌渣與燒穿,懸料坐料期間積極做好出渣出鐵工作。
嚴重懸料,應噴吹鐵口后再坐料,懸料消除,爐料下降正常后,應首先恢復風量到正常水平,再根據情況,恢復風溫、噴煤及負荷。
連續塌料
探尺停滯不動,然后又突然下落,稱為塌料。連續停滯,塌料稱為連續塌料。
連續塌料的危害
影響礦石預熱和還原,特別是下部連續塌料,能時爐缸急劇轉涼,甚至造成爐缸凍結。
連續塌料的征兆
探尺連續出現停滯和塌落的現象
風壓、風量不穩,劇烈波動,風量接受能力變差。
風壓、風量不穩,劇烈波動,頂壓逐漸變下。
風口工作不均,部分風口有生將和涌渣的現象,嚴重還自動灌渣。
爐溫波動,嚴重鐵水溫度顯著下降,放渣困難。
處理方法
立即減風到能直至崩料的程度,使風壓、風量達到平穩。
適當減輕焦炭負荷,嚴重時加入適量凈焦。
臨時縮小礦批,減輕焦炭負荷,采用疏導邊緣中心和裝料或酌情疏導邊緣。
出鐵后徹底放風坐料,回風壓力應低于放風前壓力,爭取探尺自由活動。
只有爐況轉為順行,爐溫回升才能逐步恢復風量。
減氧或停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