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沙漠如果可以變為綠洲,我們的生態環境是不是會更美好?如何有效治理沙漠化一直是全球性難題,重慶科學家歷時7年,研究出了治理沙漠化的新技術和方法!近日,重慶交通大學力學教授易志堅科研團隊的成果在中國科學院刊物《中國科學》和中國工程院院刊《工程》(英文)發表,用理論和實踐成果告訴世人,如何讓沙漠變成可生長植物的土壤。
內蒙古一片沙漠變土壤 長出70多種植物
在內蒙古烏蘭布和沙漠里,一片25畝的綠地格外惹人注目。玉米、小麥、瓜果、蔬菜、向日葵、牧草等70多種植物在迎著陽光生長,老鼠在地里打洞,青蛙到了晚上就呱呱叫……今日下午,重慶交通大學,該校易志堅教授和其團隊成員用幻燈片、視頻向記者展示了他們的新研究成果,并現場演示了如何讓沙子即刻變為土壤。
“這25畝地原來就是沙漠,我們讓其實現了土壤化,不僅種下的50多種植物長勢良好,還有20多種植物可能因風和動物帶入種子,自發地長出來了,狐貍、蛙類、鳥類、老鼠和許多昆蟲也來了! 易志堅說。
耗時7年研發出成果 神奇黏合劑讓沙漠變綠地
沙漠變土壤?這個真的可以嗎?在易志堅科研團隊的努力下,這變成了現實。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易志堅告訴記者,這運用的是一種力學原理。團隊研究發現,土壤顆粒間存在一種“萬向結合約束”,這種約束使得土壤可以讓植物根系在其內部生長,并且保水、保肥和透氣。沙粒間不具備這種約束,如果讓沙粒間有了這種“萬向結合約束”,沙漠的土壤化就有了可能。
怎么樣去創造這種可能呢?團隊從植物中提取出了一種黏合劑。只要把這種粘合劑放到沙里,再添加適量的水,沙子就可以變成擁有生態—力學屬性、具有“萬向結合約束”的土壤。
為了做到這一點,易志堅和團隊耗時7年進行研發和試驗,其中,光是黏合劑的研發就嘗試了無數次!扒皫啄晡覀冊陉柵_、屋頂都進行過小范圍的試驗。”易志堅說,有效果后,他們在交大校園附近開始了更大規模的試驗,找了一塊地,先在地面上鋪30厘米厚的碎石,再在碎石上鋪上30厘米左右的建筑沙,然后覆蓋10-20厘米通過加入黏合劑形成的土壤化沙子,之后在上面種植了玉米、紅薯、蘿卜、油菜,沒想到成效顯著,長勢喜人。
“4年前開始做試驗的時候,有一些老師知道這個事情, 但是他們都不相信,說沙怎么可能變成土!币字緢哉f,如今他們的試驗田不僅變成了沃土良田,初的散沙也變成了接近自然土壤的樣子,里面甚至還有蚯蚓和各種昆蟲“駐扎”。
在交大校園附近做了4年試驗,易志堅覺得技術已經基本成熟,決定進行實地沙漠土壤化生態恢復試驗。今年4月,他們在內蒙古的一片沙漠開展大規模試驗,種植3個多月來,這片試驗地不僅變成了“綠洲”,而且與周邊農田相比作物長勢更好。
沙漠都能變土壤? 中國工程院院士:治沙思路重大創新
用力學原理把沙變成土壤,讓沙漠土壤化,讓人難以置信。易志堅是怎么開始做這個研究的呢?
易志堅說,自己的學術生涯始于斷裂力學研究,成果曾經應用在公路、橋梁建設,但在研究力學的時候他發現了“物質的顆粒約束決定物質的狀態”這一原理。他心想:該原理是否可以同樣運用到沙漠治理中呢?沒想到還真的可行。
有了沙漠土壤化原理和方法,是不是就可以把所有的沙漠變成綠地?易志堅說,沙漠土壤化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經濟系統工程,需要充分的科學論證和滿足必要的條件,如滿足灌溉要求的水源等。
他還表示,該項技術的重點在于遏制沙漠化的趨勢,改善沙漠化的土壤,如果效果好,可以在經濟條件、水資源狀況、生態平衡等多方面考慮的基礎上進行推廣,“要是沙漠全沒了,說不定也會影響生態平衡!
對于易志堅的這一項研究,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志華在實地考察后表示,此項技術是治沙思路的重大創新,有望成為沙漠變綠洲的根本手段。
河南球團粘結劑廠家對于易教授的這一重大研究很是驚喜,這說明粘合劑行業在社會上又得到極大的認可,同是為了環保節能,保護環境的出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