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工業是典型的資源能源密集型工業,鋼鐵生產需要消耗大量的鐵礦石、煤炭、新水等資源,并產生大量的“三廢”資源。據統計,長流程鋼鐵企業每生產1噸粗鋼約消耗0.7噸~0.8噸煤炭、1.5噸~1.55噸鐵礦石,以及大量的石灰石熔劑等原料,噸鋼固廢產生量約600千克。根據產生界面的不同,固體廢物主要有高爐渣、鋼渣、含鐵塵泥、環境塵泥、廢舊耐材、自備電廠粉煤灰和脫硫石膏等。據初步測算,每年鋼鐵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達5.0億噸!笆濉币詠,伴隨著生鐵、粗鋼產量增長,高爐渣、鋼渣等工業固廢也呈增長態勢。據測算,全國高爐渣由2015年2.51億噸增長至2018年2.70億噸,年均增長3.7%;鋼渣由2015年1.04億噸增長至2018年1.14億噸,年均增長4.7%。
我國鋼鐵工業固廢產生和利用主要呈以下特點:
一是固廢產生量大。我國鋼鐵工業固廢產生量約占全國工業固廢的15%,若算上礦山企業鐵尾礦和廢石,其占比更高。同時,我國鋼鐵生產以高爐—轉爐長流程為主,截至2018年底,我國長流程粗鋼產量占比接近90%,噸鋼固廢產生量高于電爐短流程工藝。
二是固廢品種多,成分復雜。受鋼鐵生產工序和鋼種影響,不同工序產生的含鐵塵泥成分不同,冶煉不同鋼種的鋼成分相差較大。
三是規范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壓力較大。鋼鐵企業多、集中度不高,單個企業對一些量小的固廢難以規模化經濟利用。
我國鋼鐵工業固廢利用存在問題
根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統計數據,我國重點統計鋼鐵企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高達95%以上,鋼鐵渣等固廢多以外賣利用和建材化利用為主,固廢處置的過程管理和利用水平亟待提升,固廢利用的技術創新和標準體系有待加強,資源綜合利用產業規范化、規;l展水平有待提高。具體表現為:
重視不夠,鋼鐵企業固廢利用管理水平亟待提升。鋼鐵企業普遍存在固廢回收利用管理分散、歸屬不清,主要固廢產生量計量設施缺失,固廢產生量計量、固廢利用途徑及流向、固廢回收利用過程監管以及固廢利用項目統籌管理不完善等問題,固廢利用精細化管理水平亟待提升。如日本鋼鐵渣的固廢利用途徑均有詳細數據統計,而我國國內并無相關統計數據。韓國浦項、日本JFE和我國寶鋼等企業在固廢統計和過程監管等方面,要明顯優于其他鋼鐵企業。目前,我國雖制定了固廢利用產品稅費減免優惠政策,但固廢利用產品認證和稅費優惠政策落地困難,且受固廢利用附加值低和經濟效益一般等因素影響,鋼鐵企業對固廢利用的積極性不高、意愿不強。目前國家雖制定了排污許可證制度及排污收費的標準,但關于固廢產生和排放并沒有進行細化監管,固廢回收、貯存、運輸、處置以及固廢最終流向等過程監控力度不夠,導致固廢隨意傾倒丟棄時有發生。
底數不清,鋼鐵工業固廢利用數據統計有待完善。我國具備冶煉生產能力企業有500多家,但行業協會重點統計鋼鐵固廢企業只有100多家,統計樣本量較少。行業統計數據主要有固廢產生量、回收量、利用量和利用率等數據,固廢利用途徑和利用技術項目統計情況相對缺失,無法監控固廢最終流向和比較不同固廢利用技術項目情況,不利于全面分析和掌握鋼鐵工業固廢利用情況。此外,固廢統計數據以企業上報為主,數據的真實性和對統計口徑的理解等方面也存在不確定性。
技術瓶頸,鋼鐵工業固廢利用技術水平有待提高。當前,鋼鐵行業對固廢源頭減量化技術研究尚不夠深入、不夠系統,固廢規范化處置和無害化處理要求不夠細化,存在固廢資源化利用技術單一、產品附加值低、低成本高效化固廢利用技術緊缺等問題。例如,鋼鐵渣等固廢利用主要集中在制作建材產品、工程回填和鋪路等建筑領域,受下游建材市場有限和原料來源充足等因素影響,我國西部地區的鋼鐵渣普遍處于堆存狀態而無法資源化利用。此外,固廢利用技術研發和推廣的促進機制不健全,產學研銜接不緊密,相關技術、裝備標準、產品標準建設滯后和技術評價標準缺乏,難以支撐先進技術、裝備的推廣應用。
行業壁壘,固廢利用上下游協同發展有待加強。鋼鐵工業固廢利用具有涉及面廣、行業交叉特性明顯等特點,與下游建材、有色、化工、農業等領域均有明顯交叉,尤其是鋼鐵渣在建材領域的資源化利用。但目前普遍存在上下游銜接不暢、不同行業間的技術壁壘和資質壁壘,上游固廢利用技術、產品和裝備標準與下游重復、交叉甚至矛盾,以及上游固廢利用產品不被下游認可等問題。
此外,我國鋼鐵工業固廢利用仍存在企業規模小、經營分散、產業化水平低,龍頭型、骨干型和支柱型企業數量偏少的問題。特別是固廢利用技術研發、推廣以及裝備的產業化不足,已成為制約固廢利用產業規范化、規模化發展的重要因素。